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索推行省队市建、省队校建合作模式——辽宁省加快构建新型青训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13:00    

青训体系在体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直接影响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记者从辽宁省2025年体育工作会议获悉, 2024年,全省14个市共为省队及3所省级体校输送运动员423人,涵盖夏季和冬季28个项目。

“近年来,省体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让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焕发活力。”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李骏向记者表示,“仅2024年,我省举办省级青少年奥运项目体育赛事80场,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2200余场次,21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

“青少年体育工作是竞技体育的根基,唯有塔基更实,塔尖才能更高。”省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省将加快构建新型青训体系,着力打造体育人才高地。

何谓新型青训体系?“首先要加快推进体校改革,鼓励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区)恢复体校人才培养功能,突出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用。”该负责人指出,省体育局将全力支持体校开放办学,以适当形式与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宽选材育才渠道,保障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

“其次,我们正在探索推行省队市建、省队校建合作模式。”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合作共建、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成绩共享”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市和省直高校优势运动项目,省体育局将省级运动队转至部分市和高校日常管理。其实,在这方面,我省已有成功经验。比如,早在1989年,经国家批准,沈阳体育学院开设冰雪运动课、组建滑雪队,培养了徐梦桃等名将。

打破常规、创新举措、激发活力,省队市建、省队校建毋庸置疑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模式,对于省体育局而言,能够有效建强省级运动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争取好成绩;对于承办市来讲,能够打通本地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打造体育名片,拉动赛事经济发展;对于高校而言,有利于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后备人才慕名求学。

该负责人强调,省体育局将对承接合作共建的城市和高校提供经费支持和跟踪指导,确保项目落地,取得实效。

“此外,我们将努力打通运动员的升学通道,不断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的安置政策。”该负责人介绍,省体育局已经与沈阳体育学院签署《推进辽宁省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还将积极与省内其他高校加强合作,为我省运动员提供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有利条件,提高体校学生等后备体育人才升学率。

“健全完善新型青训体系对我省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推进高质量体育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省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坚定地说。

记者 朱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