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周口市太康县史耀阁应邀出席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4:48:00    

周口市太康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耀阁应邀出席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3月29日,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办。该会议由国家检察官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周口市太康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耀阁应邀出席,并以“基层视角下检察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段文龙,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徐鹤喃,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田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等出席会议。会上,国家检察官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签署了《共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检察学研究院框架协议》,最高检领导、各地专家学者、检察实务专家和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发表主旨演讲与专题报告。

史耀阁检察长指出,基层实践作为检察学学科建设的“源头活水”,既是司法实践的“第一现场”,也是检察学理论创新的“富矿”。以太康县院为例,近三年来所办理的2600余件案件不仅反映了社会治理难点,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

例如,所办理的“杨某某、张某某挪用公款案”被最高检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其背后关于“基层集体公款风险防控与检察能动履职”的实践,为完善基层干部犯罪治理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撑。在未成年案件办理中,依托“豫见未来∙康之馨未成年人观护帮教中心”开展一案双研模式,即案件办理与理论研讨同步开展,将个案办理与理论研讨深度耦合,构建起“实务-研究-转化”的闭环体系。通过这种创新机制,不仅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太康模式”,更实现了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融入成功率提升的实践突破。该模式获省检察院段文龙检察长批示肯定,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双向奔赴”。

史耀阁检察长表示,当前基层实践与学科建设的衔接仍存在三大短板:一是案例转化效能不足。大量基层优质案例停留在内部参考层面,因缺乏标准化提炼和理论升华,难以进入学科研究视野;二是人才互动机制欠缺。检察官疲于办案,学者疏于实务,导致理论研究“不接地气”、实务工作“创新乏力”;三是数字赋能尚未破题。基层虽积累了大量办案数据,但因缺乏智能分析工具和共享机制,未能有效转化为研究资源。

史耀阁检察长倡议构建“三位一体”学科生态链,着力构建实践驱动、人才联动、数字赋能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一是以实践为导向,打造“案例—理论”转化链。建议建立全国检察案例数据平台,设置“基层案例直通车”通道,由高校学者与检察官组成专班,对典型案例进行“理论标注”,如法律适用争点、社会治理价值等,推动案例从“司法产品”升级为“学术资源”;二是以人才为纽带,构建“检校—师生”共生链。推广“双聘双挂”机制:检察官兼任高校实务导师,开设“检察前沿”微课程,高校教师在检察院设立“教授工作站”,参与重大案件论证;三是以数字为引擎,激活“数据—知识”创新链。建设检察学学科知识图谱,通过人工智能对百万量级裁判文书、检察案例进行语义分析,自动识别法律适用难点、区域治理热点,为学科研究提供动态“问题清单”。

本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总结检校合作实践中的有益经验,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法治力量。

来源:太康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盛玉坤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周口市新闻爆料请联系盛先生:18300701816(微信同号)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