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快到了,身边不少老人都在手机里刷到了同样的消息:“过了70岁,不要去扫墓”。一怕路途奔波,伤身体;二怕触景生情,伤心。道理没错,但是每天坚持暴走一万步的上海老爷叔,听了可能会不开心。他正打算带上老伴生前最爱吃的豆沙青团,去墓园陪她聊聊天,却被这类“禁忌指南”搅出了大大的问号:过了70岁,还能不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清明时节,是追思与缅怀的时刻。今年清明节,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别样的“扫墓野餐风”。多地网友纷纷分享自己与家人朋友在祭祖扫墓仪式后,直接在墓地旁铺起野餐垫,摆出薯片、烧鹅、鸡爪、鸭腿、酒水和饮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踏青野餐。家人们扫墓+野餐多位受访者表示,这种
人间四月,气清景明仲春与暮春交替之际又是一年清明时这是缅怀的时节更是万物新生的起点潮州凤凰山山顶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与茶山云海共绘春日盛景。清明,给予思念最郑重的仪式感人们通过摆供献花、焚香烧纸等方式扫墓祭祖,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客家人扫墓常挂上滴有公鸡血的草纸“挂纸”与“挂祖”谐音寓意对祖先的缅怀和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