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婚燕尔查出宫颈癌,她不仅活下去,还成为了一名母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19:00    

新婚一年的小林(化名)因为同房后出血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妇产科就诊,检查发现宫颈处有一个1.5cm的赘生物,活检结果为“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面对早期宫颈癌(IB1期)的诊断,29岁的小林早已六神无主。这时,浙大邵逸夫医院妇科主任杨建华主任医师的一句“你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成为一名母亲”成了她与命运抗争的信念。

如何在根除肿瘤的同时保留生育能力?一场医学与疾病的较量就此展开。

机器人手术无缝衔接辅助生殖

既精准切除肿瘤又保留生育力

“小姑娘新婚燕尔,忽闻噩耗,哪里还能冷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医者为她谋划,根据她的个体情况给出专业建议。这么年轻的姑娘,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保命,更要满足她的生育愿望。”杨建华说,妇科与生殖医学中心无缝对接一直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一大特色,团队有信心更有实力为她谋划一个“双赢”的方案。

面对必须切除肿瘤的紧迫性和保留生育功能的强烈渴望,医疗团队为小林制定了“达芬奇机器人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宫颈环扎术”的个体化方案。

杨建华团队手术中

术中,杨建华团队借助机器人系统精准切除了宫颈癌病灶及周围部分阴道和韧带,同时完整保留了子宫体,并用特殊缝线对子宫峡部进行环扎,为未来妊娠筑起“保护带”。

“机器人手术具有裸眼3D高清视野,540度灵活机械臂,智能震颤过滤的三大核心优势,不仅能彻底清除肿瘤,让复杂手术更安全,还能最大限度保护生殖功能。”杨建华说。

研究显示,在宫颈癌手术中,机器人能更彻底地切除癌灶,并最大限度保护输尿管、盆腔内脏神经等关键结构,使用淋巴结显影技术避免淋巴结过度清扫,将术中出血控制在50ml以内,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40%。

对于像小林这样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这种精准性至关重要——既要彻底清除肿瘤,又要为子宫留下足够的支撑结构和血管神经,保障术后的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

术后13个月,小林通过冷冻胚胎移植术成功怀孕,并于孕37周剖宫产诞下健康宝宝。“真的很感激杨主任,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进行了最全面的安排。要不是她给我信心,我这辈子就真的没有当妈妈的机会了,也多亏了这根环扎带,居然撑到了足月!到现在我都觉得不可置信。”

宫颈癌并非必须切除子宫

保留生育不等于妥协治疗

杨建华表示,并非所有宫颈癌患者都需要切除子宫,满足以下条件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IB1期(肿瘤≤2cm),选择性IB2期(肿瘤≤4cm);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排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胃型腺癌等特殊病例类型;无高危及中危因素,比如无淋巴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等;年龄≤45岁且有强烈生育意愿。

广泛宫颈切除术是核心术式,通过切除宫颈、部分阴道和宫旁组织,保留子宫体及卵巢。术中进行宫颈环扎术预防流产,术后建议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同时需剖宫产终止妊娠。

根据国际权威数据,术后妊娠率约65%,活产率约78%,但也需警惕孕中期流产/早产风险增加,需加强宫颈长度监测及阴道分泌物培养。

杨建华提醒,早期宫颈癌症状隐匿(如接触性出血、异常分泌物),定期筛查(HPV+TCT)是关键。若确诊,应选择具备“妇科肿瘤+生育力保存”双资质的医院,以制定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林的案例背后,是妇科肿瘤、生殖医学、产科等多学科的“无缝接力”。从机器人手术切除病灶,到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再到孕期宫颈机能监测,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守护她们的生育愿望。”杨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