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1:1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秦璐)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今日的相关宣传活动中,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亚飞表示,老年急性白血病不等于绝症,该病作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已不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进步,部分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能通过规范化治疗获得良好预后。
“门诊+家庭”与无化疗方案治疗模式,助高龄患者康复
91岁的薛青(化名)2023年3月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随后在长沙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血液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亚飞带领专业团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精准的评估。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传统化疗方案可能带来较大副作用,尹亚飞决定采用无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经过14天的治疗,患者达到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治疗1个月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量等关键指标,就已基本恢复正常,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随后,为满足患者希望与家人多相处的愿望,尹亚飞创新性地提出了“门诊+家庭”的治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必要的治疗与护理,同时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与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减轻了老年患者返医院的负担,还让其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且生活质量与健康老人无异。
而90岁的张辉(化名)在2024年12月被查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同时有心律失常、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慢性乙肝、肝肾囊肿等疾病,无法承受常规或者减低剂量的化疗。尹亚飞主任团队确认患者有FLT3基因突变后,同样采用无化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到2025年1月,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春节前顺利出院。春节后返院完成1次巩固治疗,病情稳定,爱好钓鱼的老人现已重拾垂钓乐趣。
学会识别老年急性白血病隐匿信号,预防做到定期筛查
尹亚飞介绍,急性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常见,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
老年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当作“老年病”来对待。原因在于,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常见的症状如乏力、头晕等,与急性白血病早期的表现高度相似,导致患者及家属常误以为这些症状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此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本身是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当发生白血病时,机体出现的异常造血情况,易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现象。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很重,显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治疗期间的风险。
因此,尹亚飞提醒,可学会识别以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隐匿信号:
1.进行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在爬楼梯等活动时出现气促等缺氧表现。
2.顽固性感染,反复出现肺炎、尿路感染,并且伴有持续发热的症状。
3.异常出血,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内脏出血。
4.其他症状,可能出现骨骼疼痛、肝脾肿大、颈部无痛性包块等症状。
因此,首先要做到定期筛查,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血常规筛查;如果有肿瘤放化疗史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及时就诊,当出现乏力消瘦、反复发热、皮下瘀斑这三种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尹亚飞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龄急性白血病患者因身体状况欠佳,难以承受传统化疗之苦的问题已经得到部分解决。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医生能精准识别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突变,进而为患者量身定制靶向治疗方案,在提升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副作用。无化疗方案的出现,更是为患者规避了传统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此外,基于患者年龄、体能及并发症等因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如“门诊+家庭”治疗,进一步减轻了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让治疗过程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