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9:43:00
去年,一碗麻辣鲜香的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天水随之成为全国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城市。今年,天水市通过非遗文化展演、传统文化创新、区域联动推广等多项举措,以一场融合美食、文化、创意与体验的文旅盛宴,成功激活文旅市场。
在天水市秦州区玉兰古巷的转角楼,凭借其酷似上海“武康大楼”的梦幻外型与光影艺术,靠一场 “霓虹魔法”火爆短视频平台,成为游客新晋地标打卡地。夜幕降临,玉兰古巷光影交织,天水市歌舞团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浪漫的音乐之旅。演出当晚,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这场融合了传统乐曲与现代艺术的惊艳表演,给游客和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平凉游客杨志荣高兴的说道:“我是从平凉过来的,就是在抖音上刷到这个景点,它类似于上海的一个景点。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它跟上海的那种感觉特别像。”
天水市民杨婷婷同样说道:“演出氛围感很棒,能体现天水的人文特色,给人一种很新颖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也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了解天水。”
“转角楼舞台”上演了民乐专场。古筝、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轮流奏响,富有节奏的曲调,古朴朦胧的氛围,让现场笼罩在青春灵动的气息之下。深情悠长的民乐演唱与玉兰花交相映衬,彰显着秦州独有的暖春底色。静逸的玉兰,环绕的音乐,变幻的灯光,让游客沉浸在极致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这是属于秦州玉兰巷转角楼的独特乐章。
琵琶演奏者李纬凡向记者介绍:“今天真的很高兴能在这里演出,助力我们天水的发展,在这里弹琵琶真的是一种享受,在这古色古香的街道。也祝愿我们的天水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生活的城市越来越好。”
天水市以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在天水市秦州区龙城广场演出现场,兰州太平鼓、凉州攻鼓子、张掖蒙古族长调,嘉峪关蹦地鞭舞,秦安小曲、张家川和临夏的花儿等10多个各具特色非遗表演悉数登场,让市民游客近距离领略了甘肃非遗的独特魅力。
天水市民唐丽丽欣喜的说:“今天过来可以看到这么多的非遗节目,都是挺惊讶的。我们天水因为麻辣烫的爆火,我们甘肃省各市州到我们天水可以助力,我们都非常感谢,希望通过这些非遗展演的这些节目给我们天水带来更多流量。”
从热烈奔放的民俗舞蹈到独具特色的传统戏剧,从精美的民间工艺到悠扬的传统音乐,每一项非遗都蕴含着陇原大地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此次展演活动,既是对甘肃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
天水市武山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李艳艳自豪的说:“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武山的旋鼓,了解我们武山旋鼓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的武山旋鼓可以和其他的非遗文化进行交流,让我们甘肃的非遗文化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3月15日至31日,天水市共开展天水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51项262场次,活动涵盖影视、演艺、文创、展览等多元业态,累计参与观众及游客152.94万余人次,全方位展现了天水“羲皇故里”的文化魅力与旅游活力。通过培育“演艺+夜游”“非遗+手作”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天水市成功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游"的华丽转身,将旅游“流量”变为“留量”。(新天水记者 柴琪 熊伟斌 闫涛)
来源:天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