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95年前美国也打过关税战,结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40:00    

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加征高额“对等关税”,可能是个“祖传手艺”。

95年前,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试图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来保护美国的农业和工业。法案大幅度提高了2万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平均税率超过55%,近乎于对全球贸易开战。

上世纪20年代,美国面临国内生产力过剩和经济衰退的恐慌。一战后,欧洲农业生产恢复,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减少,价格下跌。农民要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来应对外国竞争和国内农产品过剩。

以参议员斯姆特和众议员霍利为代表的美国政客认为,正是欧洲人不愿意买美国的农产品,才导致当时美国农业产业的不良局面。

192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党人候选人赫伯特·胡佛向选民保证,会提高关税以保护农民利益。

1929年10月,经济大萧条开始。尽管法案草案最初仅限于农产品,但面对经济压力以及政客游说、民众呼吁,法案将关税征收范围扩大至工业品。

当时,有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这份法案。胡佛本人也并不支持这份法案,他意识到法案有违他对国际合作的承诺,但为了兑现自己竞选时“保护农民”的宣言,最终只能签署通过。

法案一经公布,各国着手反击。

1930年4月,法国提高了对美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将计税方式从按价值计算改为按重量计算,导致某些车型的关税增加近50%,法国市场对美国中档汽车的进口几乎暂停;意大利紧随其后,提高了对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涨幅在100%到167%之间。

5月,加拿大对16种美国商品提高关税,这些商品约占美国对加拿大出口的30%;7月,西班牙实施新的关税政策,针对汽车、轮胎和电影设备等主要从美国进口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税率,限制美国商品进入西班牙市场。

效果立竿见影。由于各国对美国施加报复性关税,1929年到1934年,全球贸易规模萎缩约66%。1929年到1933年,美国出口额缩水约69%,进口跌幅更超过72%。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上升和制造业受挫,1930年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从8.7%升至24.9%,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失业。

其中,制造业受到重创。当时美国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汽车业,1929年到1932年,汽车销量从530万辆降至130万辆,福特汽车公司裁员70%。汽车制造业发展停滞,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大降低。

虽然法案通过时,大萧条已经开始,但是不少观点认为,正是法案和其背后纷杂的政治因素,造成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

关税战结局怎样?总统胡佛黯然离场,发起人斯姆特离开参议院、霍利离开众议院。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被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反面教材,引发的全球贸易战和经济衰退促使各国致力于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以防止再开历史倒车。

这次特朗普政府再次祭出“对等关税”政策,很难不让美国人联想到近百年前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多家美国媒体甚至做起了“找相同”:两位时任总统都是共和党人,都是为了兑现选举承诺,最早针对目标都包括了加拿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次结局又会如何呢?

编辑:陈婉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