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0:45:00
提及里约热内卢,人们首先会想到沙滩、桑巴和足球,而对于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人们来说,里约也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圣地”——这里不仅是首届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的举办地,也诞生了“里约三公约”这样全球环境治理的奠基性条约。
生机盎然的“上帝之城”
巴西人常会自豪地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最后住在了这里。”
里约被誉为“上帝之城”,不仅因为耸立着巨大耶稣塑像的基督山。我想,大自然赋予里约的生机和风光也是重要的原因。里约依山傍海,翱翔于海湾的海鸥,掩映在树荫中的建筑,以及街道边不时漏出的遒劲树根,无不彰显着里约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初到里约,最多见的便是绵延的白色沙滩和湛蓝的海湾。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沙滩排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随处可见,游人也络绎不绝。我留意到,遗留在沙滩上的垃圾并不多,相比如此大的人流,已是非常难得。
但根据相关资料,里约所处的瓜纳巴拉湾,有28个码头和造船厂频繁发生石油泄漏,每天接收的居民污水,相当于769家工厂的污染负荷,潮汐周期还会将污染物反复冲回海岸。在里约的美丽沙滩和海湾背后,仍存在海洋塑料垃圾、石油泄漏和生活污水等海洋生态环境隐忧。
志愿者在里约沙滩捡拾垃圾(新华社图)
步入而立之年的“里约三公约”
我到访里约时正值G20峰会召开前夕,里约街头已经能见到迎接峰会的装扮和雕塑,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里约的热情和开放。
里约热内卢举办了多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1992年,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为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会议达成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这次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被称为“里约三公约”,被视为全球环境治理合作框架的基石。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在里约召开,并提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2024年,二十国集团(G20)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也在里约召开。可以说,里约这座城市见证和亲历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从奠基到完善的众多历史时刻。
科帕卡巴纳海滩上迎接G20的雕塑(作者摄)
从历史回到现实,1992年诞生的“里约三公约”已步入“而立之年”。虽然“里约三公约”缔约方大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对话和协作的平台,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但全球环境治理依然举步维艰。
2024年,地球的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上升幅度首次超过了1.5摄氏度。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组织数据,近50年内,受监测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平均规模灾难性地下降了73%,全球三分之一的树种面临灭绝。以“里约三公约”为代表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约束力不足、目标执行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
在当前美国气候政策摇摆、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低碳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逐渐增多的复杂形势下,2025年,“里约三公约”之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再次回到巴西。不知道届时“里约三公约”能否在资金与技术支持缺口、国际政治分歧与执行机制缺陷等问题上达成突破性的成就,真正从“谈判平台”转化为“行动引擎”。
适应特殊国情的环境监管统计机构
巴西被誉为“上帝偏爱的土地”。从全球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巴西的地位尤为重要。
巴西拥有全世界18%的淡水资源。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潘塔纳尔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数万种动植物在这里栖息,是世界公认的“生命王国”。
但是,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利益驱动,导致大量森林被开辟成农田和牧场,甚至滋生了毒品种植运输、非法采矿等犯罪活动。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调查,亚马孙地区有大量非法停机坪、简易内河港口,以及非法金矿,对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十分严重。而亚马孙河流域季节性洪水泛滥,土地松软,地形地貌复杂,导致该地区交通不便,制约了巴西政府对亚马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的统计和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非常依赖遥感、航空等手段,也形成了具有巴西特色的机构——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IBGE)。该机构成立于1936年,隶属于巴西经济部,是巴西负责测量、统计地理和环境信息的官方机构,不仅负责巴西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还负责建设和运行巴西空间数据基地(SIG),管理巴西地理空间数据理事会(DBDG)。
出访期间,我有幸随团到访位于里约的国家地理与统计局总部。虽然在里约起伏错落的低矮建筑中并不显眼,也没有国内常见的数字大屏和现代化设施,但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却是巴西的数据中枢和信息超脑,不仅承担着巴西的经济、人口、空间等数据的管理和挖掘分析重任,还在智能化数据处理、环境经济账户建设等方面成果颇丰,许多成果和建议被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可和采纳。
据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合作交流部门主管Paulo de Martino Jannuzzi先生介绍,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并将人口和经济普查等领域的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为巴西的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在如今这个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建议删除数据是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的基础,数据的共享互通是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提升分析结果科学性和精准性的前提。巴西这种由一个部门统辖空间和经济社会数据的管理模式,打破了数据共享的机构壁垒,促进数据挖掘和价值提升,为环境经济信息数据的共享互通提供思路和启发。
原标题:《这座“上帝之城”,能否拯救全球可持续发展》
栏目主编:伍斌 曹静 文字编辑:曹静 夏斌 题图来源: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区和瓜纳巴拉湾(新华社无人机照片)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作者: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