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三国之算无遗策的鬼才:郭嘉,郭奉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01 16:16:30    

在历史上,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杰出的人才在原先的阵营里并没有什么闪光点,而归属另一个主公后就大放异彩,功勋卓越。郭嘉就是其中之一。

在投奔袁绍未获重用后,郭嘉分析了原因,认识到袁绍好名而不知用人的本质,便抛弃了种种幻想,毅然离开了他。在经荀彧推荐认识了曹操后,通过长谈,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认识到曹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雄主,于是毅然投奔,获得重用。

在混乱的年代,君臣之间是相互选择的。郭嘉的际遇正应了一句俗语,大将投明主,鹊雀登高枝。知人善用是每一个成就大事业的“明主”所必备的素质;而“高枝”并不一定是很高的职务,主要指适合施展才干的平台因为人才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年代,年轻的郭嘉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奔了当时雄踞北方,实力雄厚的袁绍,意图在乱世凭借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

郭嘉

然而,由于年轻,加上郭嘉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袁绍井没有立刻重用他。同所有被冷落的能人志士一样,郭嘉因此而郁郁不得志。经过多方观察,终于认识到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和他一起共同拯教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是很难的。

于是,郭嘉便离开了袁绍,去寻觅自己理想的雄主。

在此之前,郭嘉的同乡,颍川郡人戏志才是一个善于筹划的人才。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很被看重。戏志才死后,曹操叹息不已,从此对来自汝州,颍川等地的人才特别看重。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大业的杰出人才。

经荀彧的推荐,郭嘉见到了曹操。两人一起共谈天下事,彼此之间均相见恨晚。郭嘉的才华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成就大业,曹操对郭嘉予以重用,任命他为司空军祭酒。

从此,寻觅到雄主的郭嘉便辅佐曹操,为其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取吕布,远图孙策


天下无敌的吕布,十分自负,但由于接连战败,信心遭到沉重打击,锐气已失。郭嘉深知,武勇的吕布如果获得喘息的机会,假以时日还会成为曹操的劲敌。他适时劝谏曹操克服士兵疲劳、进攻受挫的种种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勇气,一举打败吕布消除祸患。而对孙策则指出其个性轻率,结怨多而不善防身,料其迟早会因此遭到灾祸。以上两者,都是从对手的性格出发做出的推断,成功率很低。

曹操借为父报仇攻打徐州太守陶谦,双方僵持不下。吕布乘机偷袭占领了曹操的根据地。丧失根基的曹操急忙回军攻打吕布,将吕布围困在下邳。下邳城坚,难以攻陷。而连续作战又导致士兵疲惫,进退两难的曹操想收兵。但郭嘉却认为此时是攻打吕布的良机,应趁有勇无谋的吕布三次连败。锐气还未恢复一举攻下。之后又引沂水、泗水,以水破城,并活捉了吕布。消除了曹操争雄北方的一大对手。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之时,军队主力都集中在北方前线。后方许都空虚,给了已占据江东地区的孙策一个袭击的好机会。曹操面临两强齐攻,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了安抚众人,郭嘉指出:孙策刚刚占领江东不久,他所打败的都是一些英雄豪杰,是一个能让别人为他效力的人。但由于性格轻率所以不善于防备。虽然兵多将广,但结仇怨太多,处境很危险,一旦有刺客伏击便有可能身亡。

孙策的结局不幸被郭嘉言中。孙策在江边围猎时,被仇人许贡的门客所刺杀。而曹操因此才能够集中己方力量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坐山观虎,平定二袁


平定冀州之战虽然不如官渡之战那样出名,但其中郭嘉所做出的决策却令后人瞩目。

他看出了袁绍因未确立继承人,导致袁谭与袁尚兄弟争权,彼此不服,双方矛盾重重,只是在曹操的军事压力下才没有激化。于是及时劝谏曹操停止进攻,隔岸观火,让二袁因利益冲突彼此火并。最后,当二袁互相攻伐,双方均损失严重后适时出击,以较小的代价一举平定冀州。

袁术

外敌当前,内部矛盾会获得缓和,但却不能得到根本性化解。于是当外部压力减面时,内部矛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并得到激化。在这场斗争中,郭嘉正是出色地把握了这一矛盾的转化规律,巧妙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而取的胜利。

所谓事在人为。一个决策者的思维方式、行事规律,往往在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固有的性格弱点。而郭嘉认为:袁谭与袁尚兄弟彼此不服,争权夺利。若此时进攻则他们将团结一致,互相扶助。若暂缓打击,向南做出征讨刘表的假象,二袁就有可能互相争斗。等变局形成后再攻击他们,就可一举成功。

听了郭嘉的建议后,曹操向南面进军,军队开到西平县,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打败后逃到平原县并投降曹操。曹操假意答应,借此平定邺县,后来又攻占南皮,消灭了叛变的袁谭势力,平定了冀州。郭嘉因功被封为洧阳亭侯。

袁尚在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北方乌丸人的地区。此时,刘备在刘表的支持下准备袭击许都。众人均认为袁氏已不足为虑,纷纷劝曹操回师南征,

这时,郭嘉力排众议,认为乌丸地处偏远,所以会不加防备,如果乘此机会突然发动攻击,则可以轻易消灭敌人。而且,以前袁绍对这个地区的汉人、乌丸人都有影响。袁氏兄弟也没有彻底被消灭。在北方,新占领的地区老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此时南征刘表就等于给了袁氏兄弟喘息机会,日后再加上乌丸人则后果严重。而刘表与刘备互不信任,不足为虑。

由于郭嘉的劝谏,曹操出师远征乌丸。在此过程中,郭嘉强调兵贵神速,让士兵轻装疾行,直接攻击乌丸单于,结果大败乌丸军,消除了北方的隐患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曹操

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和曹操是并角所行。议事时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郭嘉向不遵循礼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谋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当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有诗一般的精练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面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