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8 09:36:18
唐代的科举,关节、门第、声名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选仕的因素。
但一介布衣,既无显耀门庭,又无家荫庇护,在科举考试的独木桥上,与成千上万学子拼才学,那需要何等的实力与运气呢?
如果能够结交或者获得某位高官、显贵垂青一二,他们的一两句话,对日后的前程都是助益颇多的。
于是,青年才俊们各显其能:
王维由岐王引荐入玉真公主府,以一曲《郁轮袍》引起关注;
陈子昂当众砸毁“天价琴”尽显土豪作风;
李白四处结交名士,也走过“终南捷径”,初到长安便给秘书监贺知章进献《蜀道难》;
白居易自江南入京,给顾况献上众多诗作,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得到顾况大赞,说出“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此后白居易名声大振.......
于是,对于饱读诗书的才子佳人,通过文学方式——写诗,来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最终求得引荐,渐成风气。
这类展示、推荐自己的诗歌被称为“干谒诗”,尽管目的是推销自己,期待高官显贵的推荐,但内容上往往写得非常含蓄,多使用隐喻、双光、侧面烘托的委婉的写作方式。
在这些干谒诗中,不乏传诵千古的经典之作,比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被后人誉为“唐代第一干谒诗”。
虽为献赠诗、干谒诗,孟浩然在诗中描写洞庭湖气象之辽阔,在咏颂洞庭湖的诗作中,被后人称为“洞庭绝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
一首儿时就非常熟悉的《春晓》,让我们对孟浩然这位初唐田园派诗人记忆深刻且印象颇佳。
孟浩然,襄阳人,出生在一个略有薄产的书香之家。
十六岁,孟浩然是一位“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相貌好、气质好的翩翩少年;
十八岁,孟浩然高中县试榜首,声名在外;
十九岁,孟浩然与襄阳当地著名歌姬韩小姐成婚。
随后的十年中,孟浩然或游山玩水,或潜心于田园,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涯。
在此期间,孟浩然创作了很多田园山水佳作,成为了盛唐的一位知名文艺青年。
时光荏苒,就在孟浩然半隐于田园之间,纵情山水之乐若干年后,年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忽然发现自己的才名并未带给自己生活上切实的改变。
而许多曾经的晚辈却已经在这个盛唐时代,崭露头角,活得风生水起,精彩异常。
小孟浩然十二岁的王维,在长安颇受欢迎,经常同贵族们出席各种宴饮;
高门士族出身的王翰,凭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凉州词》名噪天下.......
此时的孟浩然,也期待自己能够像众多文人才子一样,无论在仕途经济上还是在声望上,都能够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天地。
同时,孟浩然的半隐居生活并不像陶渊明那样,自己亲自务农耕种,他维持生计维持自己隐居生活的经济来源,是依靠自己的家产,也就是“吃老本”。
无奈,支出多收入少,如果不想办法谋求一些改变现状的方法,恐日子越发清贫难过。
孟浩然此时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在《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上,可窥一斑:“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他说自己希望能够长久地归隐于田园山林之中,但是又苦于经济拮据举步维艰......自己的钱财家产像烧柴一样消耗极快,更让人感伤的是在这样的盛世之中,担心自己的壮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渐衰减。
年近40岁的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那个二十年前就已成为襄阳文学才子的自信的孟浩然,落榜了。
按照一般情况,落榜的考生会继续留在长安,等待来年再考。
但是,孟浩然或许是因为经济压力,只在长安呆了几个月,就离开了,并写了《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寄给远方的友人,抒发自己的悲伤情怀。
其实,孟浩然一生中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在落榜后呆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内,就有一个由中央秘书省举办的宴会,当时的主办是相当张九龄,参加的人不是王公贵族,就是文坛名流,王维、王昌龄皆在其中。
在这场宴会中,孟浩然以一句描写雨后的天空、风吹梧桐的佳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令大家拍案叫绝,在诗词文化圈名声大振。
随后不久,作为孟浩然好友的王维与孟浩然在自己办公的太乐丞畅聊,碰巧皇帝唐玄宗驾到。
孟浩然连忙躲避,但唐玄宗得知孟浩然在此,欣然让孟浩然出来相见,并命他诵诗一首。
原本是千载难逢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孟浩然此时却吟诵了一首哀怨的苦情诗《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好像一个满腹牢骚的“怨妇”:
“自己落榜了,非常难过,我还是归隐的好,自己也也没什么本事,皇上抛弃了我,自己体弱多病,朋友也不多,年岁越来越大,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就每天焦虑的独守漫漫长夜,体味空虚寂寞冷吧。”
这首诗原本是意境清冷的佳作,但是在此时献给唐玄宗,那真是用错了场合。
皇上唐玄宗听闻此诗,怒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说罢,甩手而去。
在现场的王维看见好友孟浩然这般作为,也是实在为难,只能在自己给孟浩然写的诗《送孟六归襄阳》中,“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兄台还是回去吧,你不太适合混迹于官场啊。
到此,孟浩然第一次在长安的行程就宣告结束,他只得回了老家,继续他的田园生活。
而命运却依然垂顾于孟浩然,几年之后,孟浩然在荆州遇到了韩朝宗。
韩朝宗,就是李白《与韩荆州书》诗中的善于提拔晚辈的官员,素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美名。
韩朝宗说服了唐玄宗,让孟浩然进京面见皇帝,再给他一次表现机会,但是孟浩然却因为醉酒,而爽约了。
那时的孟浩然已经四十五岁了,可是遇到大事,却又处事如此青涩,犯糊涂,让人只能为之摇头叹息。
直到五十二岁去世之时,孟浩然仍旧是一介布衣之身。
孟浩然,这一生其实比很多文人都幸运,他见过皇上,也在文坛颇有些名气,连李白也是他的“粉丝”,写过5首送孟浩然的诗作,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孟浩然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他向往隐居生活的理想,比如《夜归鹿门山歌》,但是他也会要求朋友为自己寻求机会,甚至也会写出一些献赠诗、干谒诗,来求“关注”、求“推荐”。
而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更是被后人称为“唐代第一干谒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写景(洞庭湖的壮阔):
八月时的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一样持平,水天相接、水天一色,壮阔雄浑。
湖水水汽蒸腾,烟雾浩渺,弥漫在云梦泽之上,波涛汹涌,仿佛把岳阳城都撼动了。
后四句写情(赠张丞相):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如此辽阔的水面,我想要渡过去,却没有浆和船(我想要做官,摆脱在野之身,走向政治舞台,却苦于没有人推举、帮助),如果我选择不渡过(保持现在这种隐居的生活,在野之身),又会因为辜负这个圣明的时代而感到羞耻。
此时,赠诗给张丞相的目的就出来了,实际目的就是“求引荐”!
在这里,孟浩然表达了三重意思:
1.表明自己希望出仕做官的心愿
2.表明当今盛世,天子圣明
3.把张丞相比喻成渡人过湖的“舟楫”,赞许他能力强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求取仕途的的心意非常的清晰,同时又与前两联描写洞庭湖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我坐在洞庭湖岸边,看着钓鱼的人,真是徒生羡慕之心。
《汉书》中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
孟浩然在此借用,表达自己也想钓到鱼,但是没有钓鱼竿,只能徒劳地望湖兴叹。背后的意思是自己也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是无人援手的遗憾。
同时,又把张丞相比喻成了一位垂钓者,自己能够像湖中的鱼儿一样,被钓起来。也就是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借助张丞相的力量踏入官场。
这两句诗,既围绕洞庭湖湖水,又表达自己渴望垂青,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含而不露,让整首诗既有美感,同时读诗的人领会其中深意,又能会心一笑,真乃妙笔。
孟浩然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到底是献给哪位张丞相,文史上还有些争议。
有学者认为是孟浩然早年间游隐生涯中,干谒给宰相张说的诗作,有学者认为是孟浩然多次错过机遇,晚年时干谒给被排挤到地方、主政荆州的张九龄,两位都是辅佐过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知名宰相,也都是文坛泰斗。
但不管是干谒给哪位张丞相,孟浩然的这首《望洞庭赠张丞相》都是千古佳作!
整首诗既将洞庭湖壮阔气象淋漓展现,又含蓄婉转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求仕之心,感叹之余,又令人多了几分出乎意料!
乔普罗(QPL)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0 23:24:46水仙热水器售后服务维修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0 23:22:16罗密欧壁挂炉用户售后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4-20 23:20:17GUSITE防盗门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20 23:19:10科宝博洛尼燃气灶全国统一售后24小时受理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0 23:18:06ICCSSI指纹锁售后服务中心号码售后服务网点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0 2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