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3 21:36:09
辛弃疾《寻芳草》嘲陈莘叟忆内
有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
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
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注
陈莘叟,福建瑞安人,年龄比辛弃疾大。当时可能任职于江西幕中。忆内,想老婆,这首词是调侃朋友想老婆。有得二句,用唐人事,《本事诗》:某士子被征兵,作诗免。《寄内诗》: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试留青黛媚,回日画眉看。《代妻作》: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合是旧时底不归?辛弃疾檃括其诗意而成词。旧家时,从前,昔日。李清照《南歌子》: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是旧家时。
译:
想老婆,人前人后无故淌眼泪。
睡觉时,又觉空着许多鸳鸯被。
枕头儿,随便放在哪儿都不对,
在客中,这个觉儿叫人没法睡。
家里人,偏不央求大雁带信来,
搞得我,被雁戏弄不是好滋味。
这大雁,不带信来还学信中意,
在天上,飞成人字还排一队队。
你瞅瞅,简直叫我急得焚五内。
评:
此词作年难以确考,吴企明《辛弃疾词校笺》推测,可能作于庆元三年至嘉泰二年(1197一1202),时辛弃疾落职闲居于江西铅山瓢泉。此词很特别,乃是他调侃在江西幕府中任职的陈莘叟的作品。这类词,今人刘永济先生称之为“滑稽词”,并认为它是宋词婉约,豪放之外的另一派别。他说,词在唐,五代方始萌芽,到了北宋渐次发展,苏轼柳永两家为主要人物,中间出现滑稽一派,却是变而未成,至南宋乃渐为文人学士所采用,故作者比北宋为多(《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在这首词中,词人调侃陈莘叟人虽老了,但想老婆想得很厉害。这位老先生与太太分别有一段时间了,特别想念太太,以至常常人前人后,眼泪汪汪的。晚上空房独宿,翻来覆去,把一个枕头拖来拖去,不管怎么放,总觉得不对劲,不如在家里那时放得合适,老也睡不着。
更可恼的是,老婆也不写信来问候,更让自己常被雁儿嘲弄。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李淸照《一剪梅》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词句。这位老陈望着天上大雁,以为它会带着信来,谁知是空欢喜一场。它不但不带信来,反而排成“人”字飞过,就像故意挑逗他一样。人人,是对于亲昵者的称呼,如同今天人说“亲爱的”。词人巧妙地将大雁排成“人”字重叠成“人人”,变成对太太的爱称与思念,很是有趣。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词中的虚词运用也值得我们注意,又,更,却等字,把词意的层深与转折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曰:此亦戏谑之词也。代陈写其思念妻子之情,即寓嘲笑之意。
附图八幅,辛弃疾词意图:
谙尽孤眠滋味,流了许多泪。
雁儿飞过,排成人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