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今日地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9 08:21:50    

今日地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霍山县(341525),在安徽省西部。面积2043平方千米,人口35.9万(2020年)。全县辖13个镇、3个乡:衡山镇、佛子岭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落儿岭镇、磨子潭镇、大化坪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单龙寺镇、东西溪乡、太平畈乡、太阳乡。另有霍山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衡山镇淠源东路19号。春秋楚置潜邑。汉置灊县,治今县东北下符桥附近,属庐江郡。南朝梁始以霍山为名改置霍州及岳安郡、县,治今城关镇。隋开皇初废霍州及岳安郡,改岳安县为霍山县,属庐州。唐属寿州。宋初并入六安县。明弘治二年(1489年)复置霍山县,属六安州。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六安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属六安地区。1999年属六安市。

地处皖西山地腹地。大别山主峰白马山海拔1774米,为最高点。还有多云尖、将军岩、三角尖、四望山、十八寨等群峰蟠结在西南境,构成大别山地中心部分。东延的江淮分水岭及其左右群山,历史上混称为霍山和潜山。东北部呈阶梯状下降为低山丘陵,东接江淮丘陵。东淠河纳县境东、西诸水建成磨子潭、佛子岭两水库,北至六安市境合西淠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林产松、杉、竹及油桐、油茶、板栗等。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苎麻、玉米等。盛产茶叶和蚕茧,有黄芽贡茶等名茶。特产麝香、生漆、橡胶、松脂、栓皮、猕猴桃等。所产药材以茯苓、天麻著名,还有石斛、贝母、杜仲等。有金、铁、大理石、萤石、石英等矿。水力资源丰富,为全国小水电开发重点县之一。有建材、造纸、制药、酿酒等厂。六英、六佛、舒霍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南岳天池、文庙、文峰塔、六万寨、下符桥宋代黑釉陶瓷窑址等。纪念地有1929—1930年诸佛庵、西镇、南山等地暴动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三师诞生地旧址。

历史沿革:灊县[治下埠口,今下符桥镇](秦末)-撤销灊县,并入六安县、博安县(东汉末)-复置灊县(265)-撤销灊县(约420)-析置开化县[治六安县青山镇](448,刘宋)-复置灊县(466,北魏)-霍州、岳安县、新蔡县[治下符桥镇](507)-庐江县(约520,南梁)-灊县(549,东魏)-庐江县(573,南陈)-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改新蔡县为淠水县(581)-撤销灊县,并入霍山县(627)-武昌县(697)-霍山县(705)-析置盛唐县[治六安市](739)-霍山县(742)-撤销霍山县,并入六安县(975)-析置霍山县(1489)

隶属变化:庐江郡(西汉)-庐州、庐江郡(唐)-庐州路(元)-庐州府(明)-淮泗道(1914)-安徽省(1928)-六安专区(1949)-六安地区(1970)-六安市(1992)

驻地变化:城关镇(1949)-衡山镇(2003)-上土市镇淠源东路19号(?)



(1)衡山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古衡山国在境内建都而得名。

驻地:西大街社区

辖11个社区、7个村:衡山社区、东大街社区、西大街社区、文峰社区、文盛社区、南潭社区、迎驾厂社区、荷香社区、上元街社区、淠阳湖社区、古城社区、永康桥村、南岳村、玉带桥村、顺河村、东石门村、锥子山村、牛角冲村。

历史沿革:城关镇(1949)-与东城镇合并为衡山镇(2003)

*东城镇:三板桥乡(1949)-东城镇(2000)


(2)佛子岭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原称佛寺岭,后传为佛子岭。

驻地:佛子岭社区

辖1个社区、5个村:佛子岭社区、长岭村、通水灌村、高岭村、汪家冲村、留驾园村。

历史沿革:佛子岭乡(1949)-佛子岭镇(1984)

(3)下符桥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古为渡口,称下埠口,后建石桥,以埠、符音近,称下符桥。

驻地:下符桥村

辖6个村:沈家畈村、下符桥村、三尖铺村、桃园村、圣人山村、庙岗集村。

历史沿革:下符桥公社(1958)-下符桥乡(1983)-下符桥镇(1985)-三尖铺乡并入(1992)


(4)但家庙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境内有已毁于战火的但家庙而得名。

驻地:但家庙村

辖5个村:大河厂村、但家庙村、花石嘴村、胡大桥村、观音岩村。

历史沿革:但家庙乡(1949)-团墩乡并入(1992)-但家庙镇(1999)


(5)与儿街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镇东有与儿桥,此街坐落在桥旁,故名。

驻地:与儿街社区

辖1个社区、10个村:与儿街社区、四顾冲村、指封山村、百福庵村、石河村、山王河村、大沙埂村、双乐河村、鸟观嘴村、凡冲村、真龙地村、黑石渡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驻地:与儿街乡(1949)-与儿街镇(1985)-石河乡并入(1992)-大沙埂镇、真龙地乡并入(2003)

*大沙埂镇:大沙埂乡(1949)-樊冲乡并入(1992)-大沙埂镇(2000)


(6)黑石渡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以黑石渡口为名。

驻地:黑石渡社区

辖1个社区、8个村:黑石渡社区、柳树店村、杜家冲村、戴家河村、新店河村、印墩冲村、朱家畈村、黄家畈村、清潭沟村。

历史沿革:黑石渡乡(1992)-黑石渡镇(1999)


(7)诸佛庵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镇东有诸佛庵,以庙得名。

驻地:俊卿社区

辖1个社区、12个村:俊卿社区、狮山村、仙人冲村、小干涧村、大干涧村、石家河村、西石门村、小堰口村、桃源河村、三河村、上谷村、大岭村、沿河村。

历史沿革:诸佛庵乡(1949)-诸佛庵镇(1983)-诸佛庵乡并入(1992)-桃源河乡并入(2003)


(8)落儿岭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相传汉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被杀,其妻苏氏逃此生一子,得名落儿岭。

驻地:落儿岭村

辖5个村:白云庵村、烂泥坳村、太子庙村、落儿岭村、古桥畈村。

历史沿革:落儿岭乡(1949)-落儿岭镇(1985)-烂泥坳乡并入(1992)


(9)磨子潭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镇东河潭中有石状如石磨得名,水库及镇均以此石潭为名。

驻地:磨子潭村

辖7个村:堆谷山村、胡家河村、东流河村、宋家河村、磨子潭村、白水畈村、龙井冲村。

历史沿革:磨子潭乡(1949)-磨子潭镇(1985)-宋家河乡并入(1992)


(10)大化坪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相传有居民迁此拓荒,以插花为界,得名插花坪,后演变为今名。

驻地:金茗社区

辖1个社区、13个村:金茗社区、舞旗河村、石羊河村、汪良村、铁岭村、白莲崖村、俞家畈村、多盘坳村、大化坪村、金鸡山村、百家山村、青枫岭村、王家河村、西河村。

历史沿革:大化坪乡(1949)-大化坪镇(1985)-俞家畈乡、青枫岭乡和安家河的干笠寺村并入(1992)-白莲岩乡并入(2003)


(11)漫水河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相传楚汉相争时,衡山国武臣谋反,国王吴芮逃亡山区,刚渡完两河,其中一条河顷刻之间暴发山洪,水漫两岸,故称漫水河。

驻地:西镇社区

辖1个社区、10个村:西镇社区、新铺沟村、道士冲村、歇马台村、李家河村、安家河村、万家山村、平田村、径树林村、陈家畈村、南庄村。

历史沿革:漫水河乡(1949)-漫水河镇(1985)-道士冲乡并入(2003)


(12)上土市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村西山顶有形似“上”、“土”二字石缝的巨石,称上土石,后演变为上土市。

驻地:上土市村

辖1个社区、8个村:狮山社区、铜锣寨村、陡沙河村、龙金村、上土市村、禅堂村、上店村、古佛堂村、江子河村。

历史沿革:上土市乡(1949)-古佛堂乡并入(1992)-上土市镇(2000)


(13)单龙寺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以单龙寺得名。

驻地:东风桥村

辖7个村:扫帚河村、双龙村、东风桥村、乌牛河村、迎水庵村、白沙岭村、单龙寺村。

历史沿革:单龙寺乡(1949)-扫帚河乡并入(1992)-单龙寺镇(2015)


(14)东西溪乡(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境内有东溪、西溪两条河流而得名。

驻地:西溪社区

辖1个社区、6个村:西溪社区、余家畈村、童家河村、杨树口村、东溪村、杨三寨村、桃李河村。

历史沿革:东西溪乡(1955)

(15)太平畈乡(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以太平村得名。

驻地:太平村

辖8个村:王家店村、高山铺村、蔡家河村、耿家坊村、太平村、洪峰村、蔡家畈村、何家坊村。

历史沿革:太平畈乡(1950)-高山铺乡并入(1992)


(16)太阳乡(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以太阳村得名。

驻地:下东河

辖5个村:金竹坪村、太阳村、船仓村、双河村、杨家河村。

历史沿革:太阳公社(1959)-太阳乡(1983)-船仓乡3村并入(1992)


(17)霍山经济开发区

驻地:一隆路与迎驾大道交叉口

辖1个社区、3个村:城东社区、洛阳河村、满路桥村、高桥湾村。

历史沿革:霍山经济开发区(2002)-高桥湾现代产业园并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