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七夕几号农历(七夕当天是“凶日”老传统别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8:40:12    

导读:今年的七夕当天是“凶日”,牢记:1要晒、2要收、3要吃,老传统别丢了。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的8月10日,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了。这天我们称之为“七夕”。七夕这天月、日皆为七,故也称重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民间的七夕节,同时也诠释了爱情的珍贵,因此也成为了中国情人节。

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是较为悠久的传统节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起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

关于“农历七月七日”的记载,早在东汉所撰的《四民月令》中就出现了。宋代《醉翁谈录》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可见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七夕的传统民俗有哪些?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这天承担了人们对乞巧,祈子,爱情的期待与憧憬,所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七夕民俗活动。

七夕这天,汉代流行以穿七孔针为主要内容的乞巧风俗。《西京杂记》中记载了七夕系五色缕,用来祈求夫妻恩爱和睦的风俗。

有关七夕的传统民俗,还可见于《七夕曝衣篇》的记载,人们在七夕这天有曝书、晒衣的风俗。《荆楚岁时记》记载,在南北朝出现了七月初七蛛丝乞巧的风俗,又称“喜蛛应巧”。

七夕节日的传统民俗活动到了宋代更加完善,还增加“喜鹊因为帮牛郎织女架桥被踩秃头”的情节,并且民间丢巧针、穿针乞巧等七夕习俗颇为流行。

时过境迁,很多有关七夕的传统活动在我国各地依然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是值得后人延续下去的文化瑰宝。

七夕的食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传统食俗的存在,七月初七也不例外。

七夕的应节食品中有吃巧果、五子、巧巧饭、品尝瓜果、巧酥还有饺子等等。

今年七夕有啥说法?

今年的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8月10日,按照干支纪年来说,是甲辰年、壬申月、丙午日。值得一提的是七夕为“重日”,即月份与日期相同,重日容易引起口角纷争,事情的反复或失败,因此,这天在老人看来这是个“凶日”。

8月10日七夕,这天是古人眼中的凶日,牢记:1要晒、2要收、3要吃,老传统别丢!别管有空没空,都要对传统文化做些了解!

1要晒:晒衣晒书

七夕节当天,有晒衣晒书的习俗。《宋会要》记载,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东汉崔实《四民月令》有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意为:七夕这天要暴晒书籍和衣物,不长蛀虫。

民谚云:“七夕到,太阳高,晒书晒衣好”。人们为何选择在七夕晒书晒衣呢?

古人认为,七月七日阳光强烈,就会将家中的衣服和被褥拿出来晒一晒,防止受潮发霉,而文人墨客则会将书籍和字画拿到室外晾晒,防止虫蛀。

不难看出,七夕当天“晒衣曝书”是古人保持健康和保护书籍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要收:收住脾气、收起恶念

收住脾气

七夕为“重日”,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看来,凡遇重日,都要谨言慎行,收起坏脾气,避免与人争吵。这个老规矩有道理吗?

七夕处在初秋之时,也是夏秋过渡的时间节点。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也要适应自然的变化规律,《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农历七月,进入秋季,养生以“养收”为主,所以人们要懂得调整情绪,脾气暴躁要收敛,容易感伤要收敛。

农历七月初七当天乃至整个秋季,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发火、不悲伤。因为老祖宗认为,积极的心态能够带来更好的未来,这样有大智慧的老传统不能丢。

收起恶念

七夕这天不要口无遮拦,更不能动坏心思,做亏心事。

古人认为“七”与“吉”是谐音,故,初七勿想恶事。这天应该说中听的话,做让人暖心的事才对。

七夕是个乞巧、祈福的日子,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颂扬美好爱情的含义,在这样的日子里怎么能口出恶语,心有恶念呢?祖辈们之所以“七夕收起恶念”的老规矩,是在告诉我们:“向善而生,因善而旺”的道理,只有摒弃恶念,一心向善,才能收获吉祥平安。

3要吃:吃巧果、吃五子、吃饺子

吃巧果

七夕乞巧节这天的食俗主要是摆设“巧果筵”,包括花糕、花点、花瓜和花果。

其中的花糕和花点被称为巧果或乞巧果子,这是流传较为广泛的七夕食物。巧果可由面粉或米面制作,可烤制也可油炸,形状上除了圆饼和梭形以外,还有花样形状的,比如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形状各异。

七夕巧果的传统做法是:先把白糖放入锅中化为糖浆,混入面粉,揉制成面团后分成小剂子放入巧果模中,将巧果胚扣出后烤制。

吃五子

七月初七当天还有吃“五子”的老传统,什么是“五子”呢?

《荆楚岁时记》里有关于七夕节曾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日。是夕……陈几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以乞巧。”

诗中有云:“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拜婵娟正是在七夕节晚上向织女星祈求智慧和技能。

七夕“拜织女”时要准备“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人们会在仪式之后吃下这些食物,祈求身体安康。

俗话说:秋吃果。进入秋季,我们的确需要适量吃些坚果和果干,而这五种食物正是应季而食的好东西,不得不说,这个老传统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尊重,也是非常利于健康的,值得传承。

吃饺子

农历七月七当天,还要吃什么?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还有吃饺子的传统食俗。

当地乞巧吃饺子的风俗非常有趣:几个要好的女孩们要共同集粮集菜,一起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把铜钱、针和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可以嫁得如意郎君。

当然,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东西包到饺子里并不卫生,我们可以将其变换成花生、糖果等食物。在传承这些七夕老传统的同时,还能与时俱进,吃饺子时同样可以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