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吴三桂为什么放清军入关 ?康熙又有多恨吴三桂?下令灭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5 08:51:5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吴三桂,最终落得无君无父、无家无国的下场。

他是晚明第一汉奸,是大清的平西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吴三桂。对于他的历史评价,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千古罪臣还是一代功臣?

吴三桂是明末将领,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朝的子民。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习武,并在不到20岁时成功考中武举,开启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崇祯朝的十几年里,明朝陷入了动荡和战乱。吴三桂参与南征北战,凭借杰出的功勋逐渐晋升为宁远团练总兵,驻守边关重镇。

崇祯17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此时,明朝军队正遭受一场绵延华北的瘟疫的侵袭,导致明军实力急剧衰弱。李自成敏锐地抓住这个时机,向明朝大将孙传庭部发动进攻,孙传庭节节败退,最终战败被杀。

崇祯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到达山海关,率领大军迅速赶往京城。然而,当他刚走到唐山时,突然接到了京师陷落和崇祯自缢的消息。

此时,吴三桂陷入了困境。他所效忠的大明王朝已经被颠覆,他高官厚禄的崇祯皇帝也在眉山上自缢,他不知该何去何从。

吴三桂面临着两个明显的选择:南下投降灭亡的大顺政权,或北上投靠已经抗争了十多年的满清。

吴三桂手中掌握着5万关宁铁骑,这支军队是在与清朝反复战斗中建立起来的,也是明朝最精锐的战斗力。此外,他还控制着进入华北的门户,即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如果他坚守城池,无论是多尔衮还是李自成都会有所忌惮。

然而,吴三桂的实力并不足以为崇祯皇帝复仇,重建大明。关外有二十万八旗子弟,关内有20万大顺军,无论选择哪个阵营,吴三桂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他们。

因此,吴三桂不得不面临着抉择。

在吴三桂举棋不定的时候,李自成的使者来到了他的军营,传达了李自成对吴三桂的诚心劝降和慷慨条件。使者承诺,如果吴三桂率军归顺,他将能够保住现有的官职,并获得四个月的粮饷和四万两白银。

虽然吴三桂本来就有归降的打算,但他对李自成仍然心存疑虑。因此,在向大顺表示归附之际,他与多尔衮秘密勾结,并达成了一个协议:如果李自成背信弃义,吴三桂将直接放清军入关。

然而,吴三桂收到了两封截然不同的家书。第一封是李自成的使者带来的,内容是他父亲无相劝他归降大顺。而另一封则是他父亲的密信,无相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大顺政权的暴虐行径。

原来,大顺军攻入北京后,要求文武百官按照官职捐饷,对于反对或拒绝交钱的人,他们采取了残酷的手段,从轻度的暴打到重度的灭门。

吴相作为将门元老,也因此受到了侮辱。更为可怕的是,施虐者正是李自成的亲信刘宗敏。更令吴三桂震惊的是,他的爱妾燕满天下的美女陈媛媛也遭到了刘宗敏的侵犯。吴相将这一切告诉了吴三桂,激起了他的愤怒。

吴三桂怒火中烧,立刻将大顺的使者抓起来,残忍地处死。然后,他让活着的使者回去告诉李自成,他吴三桂绝不会归顺。

在李自成得知吴三桂的拒降后,他决定调集10万大军攻打吴三桂。吴三桂深知自己难以抵挡如此庞大的军势,于是决定向清军投降,以期获得后援。同时,他亲自率领铁骑杀向李自成的军队。

当吴军再次来到城下时,李自成下令斩首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一家14口。随后,他撤离北京,向其他地方撤退。

经过八个月的时间,吴三桂不顾一切地追击李自成的军队,最终在江西地区将其部队彻底剿灭,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

吴三桂成为清军的先锋,一路南下,残忍地屠杀了无数百姓,帮助清朝最终统一了国家。然而,吴三桂这个人虽然具备军事才能,却没有民族大义,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奉陪清兵入关,导致无数汉族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屠戮。

归顺满清后,吴三桂定西北,南下剿灭了张献忠,并在缅甸境内亲手用弓弦绞死了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宣示了大明王朝的最终终结。

世代世袭的平西王为何起兵造反

在中国明朝末年,吴三桂成为了最大的汉奸之一,他个人的行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使中国成为大清王朝的新领土。

为了表彰吴三桂的奉献和卓越功绩,大清王朝授予他世袭的平西王爵位,并将云南作为他的封地。

在顺治十七年,吴三桂部队约有7万余人,其中有6万人是新归附的降兵。在顺治十八年,吴三桂通过招降纳叛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如招降了白文选部的1万多人和李定国之子李四部的5000人。

据粗略估计,康熙元年时,吴三桂麾下的军队不少于10万人。为了养活这些军队,清廷每年支付约900万两白银的军费,而这只是吴三桂一家的开支,加上其他三藩部队的军费,清廷每年为三藩支出的饷银超过1500万两。

吴三桂驻守云南,掌握了云贵的军政大权,并渐渐效仿明朝末年的藩王木英,希望能够实现世袭罔替,成为云南的土皇帝。

可以说,朝廷如果想派遣官员到南方四省,必须先得到三藩的同意,如果地方势力不同意,即便朝廷强行任命,这些官员也无法稳固地掌握职位。因此,三藩实际上成为了三个独立的王国,这让康熙皇帝感到不安。

在康熙皇帝对汉人藩王产生警惕并对削藩表示意图后,耿精忠和尚可喜作为广东、广西的藩王先行表态支持削藩,这是在康熙明示或暗示的提示下。

这使吴三桂陷入尴尬的境地。他当初残忍地对待永历帝,为了获得类似明朝穆王府的权势和特权,忍受了千万人的唾骂,但康熙此时却背弃他,使他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另一方面,朝廷打算解散吴藩的十几万人编制,使他没有退路。

作为富有权势的平西王,即使失去权力,吴三桂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然而,他麾下的十几万军队和家属却没有这样的保障。朝廷肯定会裁减人员,而一旦失业的人们没有食物可吃,他们可能会四处制造麻烦,甚至以吴三桂的名义公开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该如何处理呢?

吴三桂陷入内心的混乱中,最终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请求削藩以试探朝廷的态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康熙皇帝竟然顺水推舟,同意了吴三桂的撤藩请求。这让吴三桂彻底愤怒,他决定与清朝彻底决裂,凭借在云贵积攒多年的军事力量起兵造反。

拥兵数十万,为何败给19岁的康熙

吴三桂甚至扬言:

再给老夫20年,哪还有你康熙的事?

在得知撤藩消息后,吴三桂的部下纷纷表示听从他的安排,意味着只要吴三桂起义,他们就会跟随起义。面临这样的局面,吴三桂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在权力的诱惑下,他于1673年底起兵反清。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吴三桂就占领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和广西这六个省份。到第二年四月,耿京忠在福建宣布起义,并尊吴三桂为统帅。耿精忠起义后很快占领了江西和浙江,与吴三桂的势力相邻。九个省份都落入了吴三桂的手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占领金州南部后,吴三桂却在那里屯兵三个月,没有继续北进。

首先,虽然吴三桂控制了半个中国的领土,但与耿京忠等人的联合相当松散,吴三桂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内部并不稳固。

其次,吴三桂虽然拥有大片土地,但他只能稳固地掌控云南和贵州这两个省份,而这两个地区相对贫瘠。如果他贸然跨过长江将战线拉长,可能会得不偿失。

最后,可能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雄仍然被康熙皇帝掌握着,吴三桂希望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康熙皇帝划江而至。

随着吴三桂的叛乱,吴应雄及其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吴应雄被康熙皇帝直接拘捕,并在吴三桂起义的第二年,即康熙十三年,被处以绞刑。同时,他的另一个儿子吴世林、妻子建宁公主以及其他家属也都被囚禁在府中。

康熙虽然年幼,但具备极高的智略。他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西部战场是最关键、最紧迫的。

在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已经陷入败局,他决定采取称帝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统治。在八月,吴三桂在衡州登基称帝,建立大周国,将都城设于衡阳,并定立昭武为建元。然而,仅过了五个月,吴三桂就因病去世。

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入吴世蕃最后坚守的云南昆明,吴世蕃选择自杀,而昆明的吴家子孙也无一幸免,遭到清军的屠杀。

康熙皇帝再次下令,吴三桂的幼孙被处决,朱树孙被斩首并废黜其势力。随着这一系列事件,三藩之乱宣告终结。

康熙有多恨吴三桂?

三藩之乱的持续时间长达八年,给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严重的中断,给清朝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康熙皇帝对吴三桂怨愤难平,因此他只能将吴三桂的错误代价留给后世的子孙们来承担。

清军攻入昆明城后,进行了烧杀抢掠的行动,对与吴三桂有关的人员,无论男女老少,都遭到了无情的剿灭。只要有特殊身份的人无法当场处决,就被带回北京关押,等待朝廷的审判决断。

在清政府追杀吴三桂的亲友师中,有一个小女孩却成为了漏网之鱼,她就是吴三桂的孙女吴氏。吴氏容貌出众,被认为是清朝的美女。清朝统帅蔡玉荣在进入吴府的第一时间就被吴氏的美丽所吸引。尽管蔡玉荣接到了清朝的指令,要当场杀掉与吴三桂有关的人。

作为清朝统领,蔡玉荣却动了恻隐之心。

传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尽管蔡玉荣已经有了正妻,但他仍被吴氏的美色所折服。为了得到这位美人,他偷偷将吴氏的名字从追捕名单中删除。因此,吴氏成为吴三桂家族中唯一一个逃过追杀的人。

蔡玉荣还因为平命三番之乱有功而成为了清朝最受重用的一品大人。就在蔡玉荣事业爱情放丰收的时候,一份弹劾奏疏送到了康熙的面前。

上面白纸黑字的记录了蔡荣私藏吴三桂孙女的事情,甚至还标明了许多的细节。

康熙对蔡玉荣私藏吴氏一事十分不满,他派遣官员冲入蔡玉荣的家中,将吴氏带走,而她的下落成为一个谜团。至于大将军蔡玉荣,他被流放到遥远的黑龙江成为一个囚徒。

康熙皇帝实际上非常关注蔡玉荣私藏囚徒的行为,他认为这是不忠诚的表现。蔡玉荣身为国家的高级官员,拥有重要的权力。如果他对国家不忠诚,那么他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吴三桂,背叛朝廷的人。康熙对蔡玉荣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

总结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之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一代风云人物。吴三桂最初效忠明朝,但面对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崛起,他作出了转变,选择投降清朝并成为其重要将领。

这一决定不仅保全了自身和家族的地位,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投降使得清朝能够在西南地区稳定统治,同时也为清朝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支持。

吴三桂的选择虽然受到了争议,但也是当时政治和生存环境的产物。他的行动展示了权谋与生存之间的复杂抉择。他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出色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使得他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因此,无论如何评价吴三桂,他都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个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他的选择和行动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