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公元220年发生了什么?为何这一年三国名人扎堆去世?原因有3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6 09:07:26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从公元196年1月一直使用到公元220年的3月。这一时期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光时刻,曹氏一族的文治武功皆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文坛风流人物,要么是直接出自曹家,要么就是出自于曹操麾下。同时,建安年间也是东汉末年最混乱的一段时期,发生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重大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渭南之战等。

作为东汉王朝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建安年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除了享誉文坛的建安七子之外,各诸侯间的连年大战也造就了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行,这些三国名人的故事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可有一点令人惊奇的是,东汉末年乱了上百年的时间,可为何很多三国名人却在建安二十五年扎堆去世呢?原因有3点:年龄、战争和瘟疫。

建安二十四年对于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刘备夺取汉中之战胜利,自封为汉中王。同时,这一年也是对孙权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孙权在这年年底终于拿下了一直心心念念的荆州。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他们都在建安二十四年得到了好处,唯独曹操成了建安二十四年的输家,不但丢失了至关重要的汉中地区,还接连损失了夏侯渊和庞德两位大将,而他本人也在不久后去世。

建安二十五年的春天,雄霸三国二十余年的曹操去世。在这一年里,同时去世的还有夏侯惇、黄忠、关羽、法正、程昱、吕蒙和蒋钦。如果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话,都应该会明白这几人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他们在各自所属阵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对于刘备来说,法正、关羽和黄忠的接连去世,简直让他感受到内心滴血一般的疼痛,在他刚刚夺取汉中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损失了至关重要的谋臣武将。相对来说,孙权这一方的损失要轻微许多,虽然损失了吕蒙、蒋钦二人,可相对于刘备一方来说,这样的损失可谓是微乎其微了。当然,损失最重的还是曹魏阵营,因为曹操也在这一年去世了。

其实,整个建安年间死的可不仅仅是三国名人。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东汉末年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至建安二十五年达到顶峰,这一年整个东汉的人口数量从5500万降低到了1500万。虽然这个数据出自于史学家的估算,可也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的混乱无序,这些都是造成东汉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东汉末年的普通人来说,战争和瘟疫是造成人口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仅仅是建安二十五年前后,就接连爆发了好几场重大战役,例如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这些战争不但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还导致了人口数量的锐减。而连年的战争又导致了瘟疫的横行,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记载,“自建安以来,其亡者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战争和瘟疫对古代人口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当然,对于三国的那些历史名人来说,他们虽然也受到战争、瘟疫的影响,可因为他们除了武将之外,其他人并不需要上前线作战,所以受到战争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他们比普通人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因此受到瘟疫的影响也最低。对于曹操、关羽、法正等等这些三国历史名人来说,造成他们在公元220年扎堆去世的原因则是因为自身的年龄。

很多人在关注三国历史时,往往忽视了这些风云人物的具体年龄。比如说黄忠,虽然史书没有确切记载他的具体出生年月,可他参加汉中之战时,保守估计也有七十岁了。还有三国名将关羽,人们只看到他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却忽视了此时仍在战场拼杀的他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翁。换句话说,如果襄樊之战时,关羽再年轻二十岁,恐怕会一路打到曹操的老巢许昌也不一定。

至于曹操,他威震三国数十年,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5岁高寿的老人了。在平均年龄只有26岁左右的三国时期,曹操已经是相当高寿之人了。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总之一句话,建安二十五年,那些人们熟知的仍在战场上拼杀的三国名人,大多数都已经是五十开外的白首老翁了。在平均寿命很低的三国时代,他们活了这么大的年龄相继去世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