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蚊子有几对翅膀(蚊子可以飞多高)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4 08:37:32    

入睡两分钟,耳边响起烦人的嗡嗡声,这时的你不得不开灯拿起电蚊拍,试图寻找这恼人的“凶手”。

可能很多住在高层的朋友都有一个疑惑:我家住得这么高,怎么还有蚊子呢?

蚊子这个小玩意,只有两对翅膀,其中一对还退化为保持平衡的辅助翅,难道它真能飞那么高?难道蚊子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使它能抗衡风?蚊子到底是怎么进化的呢?

蚊子不可小觑

每年,全球有数十万人死于疟疾和其他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蚊子是许多致命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包括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等。

它们通过叮咬人类,将体内的病原体传递给宿主,从而引发疾病。尤其是疟疾,这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高烧、寒战和流感样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在那些落户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非洲和南亚地区,药吃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抗药性,所以普通杀虫剂对蚊子的效果开始减弱。根据央视报道每年有七十万人因为蚊子叮咬而丧命。

我们可以看到,进化是不断在发生的,仅仅几十年,蚊子的抗药性就随着药物使用不断进化,那么最早的蚊子又是什么样呢?

去年(2023)12月,路透社发表了一篇文章,黎巴嫩中部发现了一只距今约 1.3 亿年以前的雄性蚊子的化石头部,包括细长的刺吸式口器,这只蚊子被困在琥珀中。

我们都知道,现在家里叮人的讨厌的蚊子都是母蚊子,1.3亿年前的蚊子为何也有现在母蚊子才有的刺吸式口器?又为何在进化中遗失了呢?

现在叮人的这些母蚊子只有受精以后才会吸血,因为它们需要蛋白质来使卵子发育。雄性和未受精的母性蚊子会吃一些植物的花蜜,而且有些雄性根本不进食,生命也比母蚊子短,大概只有一周。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当代生物学》杂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这次发现称为“蚊子进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并对1.3亿年前的雄蚊子有现在母蚊子才有的刺吸式口器,作出了解释。

1.3亿年前,正处于白垩纪,那时候地球上的霸主,都是皮糙肉厚的恐龙,其实从化石,可以看出,当时的蚊子和现在的蚊子,在体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很明显,那时候的蚊子并不是靠吸血为生的。

这说明,这个讨厌的小东西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太大的形态变化。这种稳定性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位在长期内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表示,原本的蚊子其实并不是吸血昆虫。剧他们推测,适应吸血的口器最初是用来刺穿植物以获取营养液的。而这只1.3亿年前的蚊子恰好是封印在琥珀之中,也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

最初的蚊子主要通过刺穿植物以获取营养液,但在进化过程中,某只母蚊子,突然停在某只动物的幼崽身上叮下了“罪恶的一口”,从此属于蚊子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蚊子逐渐开始利用吸血作为一种策略来满足蛋白质需求。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行为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稳定的习惯。这种适应性进化使得母蚊在特定环境中占据了有利的生态位,提高了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具有吸血行为的母蚊能够产更多的卵,其后代存活率也更高。

这种天然选择过程导致吸血行为在母蚊中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稳定的遗传特性。雄蚊子又不需要产卵,自然也不用再用母蚊子似的有锋利的刺吸式口器。

说完蚊子的进化,我们再来谈谈蚊子为何能出现在那么高的高楼上?

蚊子到底能飞多高?

根据目前的研究,蚊子的平均飞行高度通常在地面以上1到3米之间。不同种类的蚊子飞行高度也有一点点的小区别。比如普通家蚊通常在离地面1到5米的高度飞行,而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倾向于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活动,飞行高度通常在地面以上2到3米左右。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蚊子是怎么进入高层的呢?其实蚊子进入高层建筑的途径超级多,比电影里的特工还专业。它们可以通过电梯井、楼梯井或者通风口进入,这些隐秘通道都是蚊子入侵的家常便饭。

即便在封闭的环境中,如公寓或办公大楼,也不是难事。蚊子可以通过窗户、门缝或者其他细小的开口进入建筑内部,甚至还会坐电梯,你肯定也在电梯里发现过蚊子的踪迹吧。

蚊子对的空气动力学的掌握也很深,对于高层建筑蚊子可以利用风力飞行到较高的地方。乘风而行,蚊子甚至可能会被风力推到几十米的高度,再通过上面说的途径入侵。

还有人说,不是在喜马拉雅山顶发现蚊子的踪迹了吗?它们是怎么飞上去的?在那个地区的蚊子又是靠什么过活的呢?

其实说到喜马拉雅山脉,我们很多人都被刻板印象说束缚,认为那个地方高不可攀,但虽然海拔高,但海拔超过8000米的地方毕竟是少数,其实的平均高度普遍在4500米。在其低海拔地区,尤其是山脚下的谷地和山间盆地,依然存在适合蚊子生存的环境。

而且喜马拉雅地区生活的人也不少,根据尼泊尔时报的报道,随着地球变暖,蚊子开始向山上迁移,全球变暖加剧了喜马拉雅地区登革热等媒介传播疾病的传播。尼泊尔2019年的病毒性发热疫情已蔓延至全球。

五个月内已报告超过 8,000 例登革热病例,估计感染人数达 80,000 人。迄今为止,已有 6人死亡,登革热已蔓延至此前从未出现过蚊媒疾病的高海拔地区。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部长、政客、商人,甚至医生及其家属都感染了这种病毒,但这种病毒也引起了人们对热带疾病向山区迁移的关注。农业部长查克拉帕尼·卡纳尔、著名眼科医生桑杜克和尼泊尔共产党领导人班德夫·高塔姆都感染。

这些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加之有湖泊、溪流或者季节性的湿地,人类社群,提供了蚊子繁殖和取食的场所。蚊子的幼虫需要水来孵化和生长,这些水源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低海拔地区仍然可以找到。

在更高海拔的地区,虽然气温低且环境极端,蚊子可能会选择在昼夜温差较小的时段活动,避免过于寒冷的时间。一些高山地区的蚊子可能会在动物身上找到食物,如野生动物或牲畜,还有一些母蚊子也不吸血了,没有动物吸,它们干脆就吸植物汁液,反正为了活着嘛。

就算太冷了,也没有问题,蚊子还会冬眠,你知道吗?

关于蚊子的冷知识

对于蚊子,很多人有都有很多的误解,比如很多人不知道蚊子也会冬眠,还以为蚊子只在夜晚活跃。我们来一个一个讲解,其实蚊子对待寒冷和很多冬眠的动物一样,冬天来临时,大部分的人类和动物都会寻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蚊子也不例外。

当气温下降,蚊子会进入冬眠状态。这种状态允许它们在极端的寒冷环境中存活下来,而不会因为低温而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母蚊会趁机产卵,并且这些卵会冻结在低温下,直到春天来临,气温回升到适宜的水平时才会孵化出新一代的蚊子。

比如像北美洲和欧洲这样的地区,在冬季的时候,蚊子会利用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几个月,然后在春季回暖时再次活跃起来。这种适应策略不仅仅帮助蚊子避开了寒冷的危险,还确保了它们的生命周期能够顺利地延续下去。

只在夜晚活跃也是我们对蚊子的一大误解,虽然蚊子在夜间可能更加活跃,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白天都在休息或者只在夜晚需要飞行和觅食。

其实更多是由于人类自己的活动习惯造成的。蚊子确实在夜间更为活跃,这主要是因为夜晚风速较低,温度适宜,这些条件有利于它们觅食和繁殖。大多数人类和动物在夜晚会相对静止,这对于蚊子来说意味着更安全地找到血液来源。

在城市环境中,尽管灯光和人类活动会影响蚊子的行为,但它们的生物钟和生态习性决定了它们在夜间活动的频率。

结语

除了了解蚊子的行为习性外,如何保护家庭免受蚊子的困扰也至关重要。正确安装、密封和定期维护纱窗是防止蚊子进入家中的有效方法。纱窗如果有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以防止蚊子的侵入。

在室内空间,种植一些具有驱蚊作用的花卉植物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某些植物的香气能够驱赶蚊子,例如薄荷、中医上用的香茅和桃金娘等。还有定期清除积水也是防止蚊子繁殖的关键步骤,家里有鱼缸的朋友也要注意,因为母蚊会选择在静水中产卵。

对于个人保护,都不用多说,基本中国家庭,家家必备六神。虽然大家都很讨厌蚊子,想让这种讨厌的东西消失,但许多鸟类都依赖蚊子作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如果蚊子灭绝了,倒是对某些鸟类来说并不公平。